淘宝被魏延占败的长沙太守还有被魏延斩败的长沙太守是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被魏延占败的长沙太守,以及被魏延斩败的长沙太守是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三国被自己人干掉六大名将,除了魏延,你还知道哪一位?

身在三国乱世之中,要么随波逐流,要么退隐深山以保实力。然而不管选择哪种处世之道,也都很难独善其身。特别是对于南征北战的大将而说,更是如此。诚然,战死沙场的武将让人感到遗憾。不过,如果是死于自己人之手,才是任何一位武将都难以接受的结果。

一、鞠义

麴义(又作曲义、鞠义),凉州西平郡人,生卒年不详,是袁绍麾下的将领。鞠义能征善战,屡建战功,早年在凉州,精通羌人战法,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。在界桥之战,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。后来,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,鞠义被袁绍击杀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袁绍此举无疑是自断臂膀。

二、刘封

刘封(?—220年),东汉末年长沙(治今湖南湘阴)人,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。刘封有武艺,性格刚猛,气力过人。随赵云、张飞等扫荡西川,颇有战功,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,深为刘备信任。

但是,公元219年,关羽北伐曹魏,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,刘封不从。而后又侵凌孟达,致其降魏。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,并劝刘封投降,刘封不降,又遭部下叛变,败归成都。公元220年,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,刘封自尽后,刘备深表痛惜。

三、张飞

张飞勇武过人,与关羽并称为“万人敌”。关羽年长数岁,张飞兄事之。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,刘备在涿县起兵,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,随刘备辗转各地。公元200年,刘备战败,关羽被擒,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。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,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,据当阳桥厉声大喝,曹军无人敢逼近,刘备因此得以免难。

公元214年,刘备入蜀后,张飞与诸葛亮、赵云进军西川,分定郡县。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。在巴西之战中,击败魏国名将张郃。在武都之战中,兵败而归。刘备称帝后,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、领司隶校尉,封西乡侯。同年,张飞因为暴而无恩,被部将范强、张达杀害。

四、魏延

魏延(?~234年),字文长,义阳人。刘备入川时,魏延因数有战功,升为牙门将军。刘备攻下汉中,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、汉中太守,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,镇守汉中十余年。刘备即位后,拜镇北将军。随同诸葛亮北伐,拜凉州刺史,封都亭侯,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。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,仿效韩信故事,与诸葛亮会师潼关,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。

魏延作战勇猛,性格孤傲,与长史杨仪不和。公元234年,诸葛亮死后,两人矛盾激化,相互争权,魏延败逃,为马岱所追斩,并被夷灭三族。魏延被杀,无疑是蜀汉的一大损失,也即加剧了蜀汉人才凋零的局面。

五、朱异

朱异(?—257年9月26日),字季文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前将军、青州牧朱桓之子,骠骑将军朱据之侄。出身吴郡朱氏。朱异幼时与张纯、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。嘉禾六年(237年),朱异升任骑都尉。次年,朱桓逝世,朱异袭爵嘉兴侯。

赤乌四年(241年),朱异献计攻破魏国樊城外围,回师后升任偏将军。又攻毁曹魏庐江太守文钦的要道屯砦,升任扬武将军。建兴元年(252年),朱异升任镇南将军,同年击败魏将诸葛诞。

太平二年(257年),诸葛诞在寿春反叛魏国,并派人请求吴国出兵援救。吴主孙亮任命朱异为假节、大都督,率军援救诸葛诞。同年八月,朱异因军中缺粮而引兵撤退,孙綝大怒将其杀害。

六、邓艾

邓艾是三国后期的名将,在姜维连年北伐曹魏之时,邓艾挺身而出多次阻止姜维北伐。公元263年,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。在姜维与钟会对峙剑阁之际,邓艾率领万余精锐穿过无人的阴平小道,最终拿下了江油关,后来又率兵打败了诸葛瞻等将领,从而逼迫刘禅投降。不过,作为灭蜀头号功臣,邓艾先是遭到了钟会的诬陷,后来又被卫瓘派出的田续杀害。

三国演义 魏延之死

到汉中,还有一件感触的事,是魏延之死。

古汉台望江楼东侧有一匹汉白玉石马,另有一对石翁仲,头部残缺。石马作垂首呜咽状,石翁仲作默立肃然态。据说,这石马、石翁仲是从汉中城北石马坡田间迁移至此。

据《南郑县志》记载:"蜀汉南郑侯魏延墓,相传在北门外四里石马堰,有石马立田间,云是墓前故物。"这石马、石翁仲相距不远,可能是魏延墓前遗物。

确切与否,不是考古学家很难考证,但可以说明一点,魏延死后得以蒋琬平反,葬于汉中城北石马坡,是传之有序的。这是其一。

其二,在汉中北门外中心广场西侧,存有一通碑刻,正文书写:"古虎头桥"四个大字,上下款识分别为"汉马岱斩魏延处"、"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重建"。

这两处遗物,都讲述的是魏延之死,一个是杀身之处,一个是葬身之地。

魏延何许人也?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都知道,蜀国大将。魏延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也是一个独辟蹊径的人物,他一出场,直到杀身,都别出心裁地进行了渲染。魏延,原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,因救黄忠,杀了长沙太守韩玄,投拜关羽。可惜,他一亮相却遭到了诸葛亮的不满,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了,刘备感到不解,诸葛亮说:"食其禄而杀其主,是不忠也;居其土而献其地,是不义也。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,久后必反,故先斩之,以绝祸根。"真有点唯心主义、主观主义,形而上学,用偏激的眼光想当然看待人和事。多亏,刘备恐怕杀了降者无人再来敢降,要不然,魏延早就成了诸葛亮的刀下之鬼,这也为以后杀身埋下了伏笔。要不说,人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,弄不好就先入为主,形成概念。

纵观《三国演义》,魏延屡建战功,是一名骁将。先后封前督部——镇北将军、领丞相斯玛、凉州刺史、都亭侯、征西将军、南郑侯等职。可以说,有勇有谋,有胆有识,是个难得的将才。诸葛亮上《出师表》,准备北伐中原,行至沔阳(今勉县)祭奠马超后,商议进兵。

魏延曾有一计:"延愿得精兵五千,取路出褒中,循秦岭以东,当子午谷而投北,不过十日,可到长安。夏侯楙若闻某骤至,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。某却从东方而来,丞相可大驱士马,自斜谷而进:如此行之,则咸阳以西,一举可定也。"

诸葛亮笑曰:"此非万全之计也------决不可用",给否了。

魏延的这个计谋是否可行?我特意浏览了古栈道展,因我到过天水一带,总觉得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舍近求远。沔阳(今勉县)我也到过,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,不仅掩埋着马超,而且,诸葛亮去世以后,也安葬于此——定军山下。这里,都离魏延所说的子午谷、斜谷不远。

对照《三国演义》时期的地图,汉中地区,北栈道大体有五股,一是子午谷,是北栈道最东面的一条栈道,经西乡县、石泉县、宁陕县,至长安。二是斜谷,也就是褒斜道,是北栈道中间的一条栈道,经汉中、留坝县、太白县,至眉县。三是骆谷,也就是党骆道,南从汉中洋县,越秦岭,北至西安周至西骆峪。四是连云道,与陈仓道相连接,南从汉中褒城,北至宝鸡凤县,也就是韩信"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"所走的路。五是祁山道,是北栈道最西面的一条栈道,南从汉中,北至天水。

魏延所说的从"子午谷"出奇兵,从"斜谷"跟进取长安,实际上,是一条最捷径的道路。而诸葛亮所说的"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,依法进兵,何忧不胜",指的便是祁山道。诸葛亮六出祁山,取天水,失街亭,都绕了很远。从今日的地图也能看出,那一带都属甘肃。这也符合诸葛亮的性格,毛主席不是曾经说过吗?"诸葛一生唯谨慎",当然,他就不会同意魏延的冒险了。再说隆中对"北让曹操占天时,南让孙权占地利,将军可占人和,先取荆州为家,后即取西川建基业"的三分天下已定,虽也说过"然后可图中原也",那也只是以攻为守,维持三足鼎立而已,终也死在了五丈原征战途中。

倒是司马昭,后来派遣钟会引精兵二三十万,直抵骆谷(党骆道),兵分三路:"汝领中路,出斜谷;左军出骆谷;右军出子午谷。此皆崎岖山险之地,当令军填平道路,修理桥梁,凿山破石,勿使阻碍。如违必按军法",奇袭汉中,走的竟是魏延所说的道路,可见,当时魏延的计谋不无道理。

正因为魏延的聪明睿智,勇猛顽强,倒引来了杀身之祸。诸葛亮临死前,最不放心的就是他,于是,设计演义了一出马岱杀魏延的"好"戏。当然,这里,也有一个权力之争。魏延怒曰:"丞相当时若依我计,取长安久矣!吾今官任前将军、征西大将军、南郑侯,安肯与长史断后!"可见权这个东西,到一定时候,会让人利令智昏。

要不叫,后来,杨仪也自恃功高,未有重赏,出言不逊,"昔日丞相初亡,吾若将全师投魏,宁当寂寞如此耶!"被告密后主,废为庶人,羞惭自杀,蒋琬还难以给魏延平反。这也许是诸葛亮一计,杀了魏延,废了杨仪。这就是历史,翻过来,倒过去,否定之否定。

想到这里,魏延也有错误,他不该恃功务高,争权夺势,放火烧栈道,阻遏杨仪等人归路,要不然也不至于落得个手起刀落,斩于马下,身分异首的下场。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,历史上,这样的例子不少,时时告诫着人们,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!

九口2020-1-9